衣原體(Chlamydia)是介于立克次氏體與病毒之間,能通過細菌濾器,專性活細胞內寄生的一類原核微生物。在宿主細胞內發(fā)育繁殖具有獨特周期。過去誤認為"大病毒",經現(xiàn)代技術研究歸于立克次氏體類群中,分類學上監(jiān)定為衣原體目、衣原體科、衣原體屬。
衣原體細胞比立克次氏體稍小,但形態(tài)相似,球形或橢圓形,直徑0.2-0.3微米。馬基維羅染色法染色,衣原體呈紅色,而姬姆薩染色呈紫色,在光學顯微鏡下剛剛可見,革蘭氏染色陰性。
分析提純的衣原體,主要由蛋白質、核酸、脂類、多糖組成。核酸有DNA和RNA兩類,二者比例大約相等,DNA分子量約4×108,GC比約29% 。衣原體具有一個特點,那蛋白質中缺乏精氨酸和組氨酸,與這種缺失現(xiàn)象一致的是,在增殖過程中也不需要這兩種氨基酸。它的細胞結構與細菌要相似。具類似的細胞壁,細胞壁內含胞壁酸、二氨基庚二酸;70S核糖體也由30S和50S兩個亞基組成。
衣原體在宿主細胞內生長繁殖具有獨特的生活周期:即存在原體和始體兩種形態(tài)。原體(elementary body)細小,呈圓形顆粒狀,直徑約300納米。在電子顯微鏡下,原體中央有致密的類核結構,有高度感染性。衣原體的感染主要由原體引起;具有高度感染性的原體,通過胞飲作用進入宿主細胞,而后被宿主細胞包圍形成空泡,原體逐漸增大成為始體(initial body)。始體比原體大,亦為圓形顆粒,直徑約800-1200納米,在電子顯微鏡下無致密類核結構,而呈纖細的網狀,外周圍繞一層致密的顆粒狀物質,并有兩層囊膜包圍。姬姆薩染色呈藍色。始體無感染性,但能在空泡中以二分裂方式反復繁殖,直至形成大量產析的原體,積聚于細胞質內,形成各種形狀的包涵體(inclusion body),姬姆薩染色呈深紫色。當宿主細胞破裂時釋放,重新感染新的宿主細胞。衣原體完成一次生活周期,約需24-48小時。
衣原體雖有一定的代謝力,能進行有限的大分子合成,但缺乏產生能量和系統(tǒng),必須依賴宿主獲得ATP。因此,有人稱它為"能量寄生物",這是它區(qū)別于立克次氏體的最顯著特征。衣原體可能還需要從宿主細胞中獲得各種輔酶和某些低分子量物質。
衣原體不耐熱,在60℃中10分鐘即被滅活。但它不怕低溫,冷凍干燥可保藏多年。四環(huán)素、紅霉素、氯霉素可抑制生長。
衣原體不需媒介直接的侵入鳥類、哺乳動物的人類。如鸚鵡熱衣原體(Chlamydia psittaci)引起鸚鵡熱病,有時可傳至人體。砂眼衣原體(Chlamydia trachomatis)是人類砂眼的病原體,甚至引起結膜炎、角膜炎、角膜血管翳等臨床癥狀,成這致主盲的重要原因。另有性病淋巴肉芽腫,由性病淋巴肉牙腫衣原體引起,是一種接觸感染的性病,通過性交進行傳染是最普遍的途徑。
衣原體具有兩種補體結合抗。一種叫組別特異性抗原,抗熱力強,煮沸也不致破壞,但可被過碘酸和卵磷脂破壞,它是衣原體所共有的;另一種則不怕熱,溶于堿性溶液,能被番瓜蛋白酶破壞,這種抗原具種屬特異性。
由于實踐和理論的需求,生物學家們很重視對衣原體的研究。
綜上所述,可知立克次氏體、支原體和衣原體三者的性質,均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,表2-10是這幾類微生物主要特征的比較。
部份圖片來源網絡,如有侵權,聯(lián)系刪除